首页 > 工作动态

SRL&BSSA:中美合作开展“中国地震模型”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日期:2021-03-11 来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近年来,“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断层探察”的实施为我国活动构造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定量化基础数据。同期也积累了大量的震例和形变测量等观测数据。进一步综合应用最新的活动构造和地震观测数据到我国的区域地震构造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力学与地震构造模型研究组以徐锡伟研究员(2018年底前在地质所工作)牵头、陈桂华副研究员和程佳副研究员(2017年底从地质所博士毕业)参与,与FM Global公司Norwood研究中心地震灾害评估研究组Yufang Rong和Harold Magistrale、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沈正康研究员等开展合作。利用最新的资料和评估建模思路,对中国区域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取得系列成果。

一、利用地质资料(尤其是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进行全国地震场地条件分类,并详细论述了其特征和结果的可靠性。完成了一份全国性的地震场地分类结果,有助于更精准的地震动预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该成果以我所陈桂华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地质所为第一单位发表在国际期刊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图1 基于地质资料的中国地震场地分类结果

 

二、根据中国三个地震目录和国际上三个地震目录,系统整理了有记载以来我国及邻区地震目录,分析了矩震级Mw和面波震级Ms之间的回归关系,给出了目前我国大陆统一的以Mw为震级的Mw4.0以上的地震目录,该研究成果以我所博士生程佳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地质所为第一单位发表在国际刊物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

图2 中国及邻区地震目录

 

三、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陆91个地震的震级与破裂参数的关系,获得了中国东西部不同断层性质下震级与破裂长度、破裂长宽、震级与破裂面积拟合回归关系。该成果以程佳为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图3 震级与破裂长度、破裂长宽、震级与破裂面积拟合回归关系

 

四、在最新断层活动参数、地壳形变数据的支撑下,合作团队建立了中国大陆地区活动构造模型、地震统计区块模型、简化三维潜在震源模型、应变率模型、强地面运动关系模型、地震场地模型等,利用OpenQuake平台构建了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模型并计算获得了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区划图。该成果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Earthquake Spectra。

图4 中国大陆及邻区潜在震源发震断层及其活动速率

 

 

图5 考虑场地条件的中国大陆500年超越概率1.0s周期加速度谱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具体如下:

1、Chen, Guihua, Magistrale, H., Rong, Y., Cheng, Jia, Ahmet Binselam, S., & Xu, Xiwei, 2021. Seismic Site Condition of Mainland China from Geology.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92(2A): 998-1010. doi:10.1785/0220180370

2、Rong, Yufang, Xu, Xiwei, Cheng, Jia, Chen, Guihua, Magistrale, H., & Shen, Zhen-Kang. 2020. A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model for Mainland China. Earthquake Spectra, 36(S1): 181-209. doi: 10.1177/8755293020910754

3、Cheng, Jia, Rong, Yufang, Magistrale, Harold, Chen, Guihua, Xu, Xiwei, 2020. Earthquake Rupture Scaling Relations for Mainland China.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91(1), 248-261. doi: 10.1785/0220190129

4、Cheng, Jia, Rong, Yufang, Magistrale, Harold, Chen, Guihua, & Xu, Xiwei. 2017. An Mw‐Based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talog for Mainland China.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7(5), 2490-2500. doi: 10.1785/0120170102

 

(引自https://www.eq-igl.ac.cn/yjld/info/2021/33643.html

上一篇:我国主要城市群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下一篇:Lithosphere & Tectonophysics & Tectonics:甘肃北山地块晚中新世以来构造变形和地壳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