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知识

避开活动断层 规避重大地震风险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徐锡伟

1985年8月23日,乌恰发生7.1级地震,震中距乌恰老城有30余千米,地震造成房屋倒塌3万余间,65人遇难,250余人受伤,在克孜勒河谷阶地上形成了长约15千米的破裂带,乌恰老城烈度达8(VIII)—4(IV)度,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成为重灾区。

 

乌恰县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西构造结附近西昆仑褶皱带、南天山褶皱带与塔里木地台交接复合部位,新生代褶皱变形和断裂活动强烈,近东西向依斯拉克—卡拉乌尔断裂、乌恰南断裂和北西向的费尔干纳断裂带相互交切,把乌恰县切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楔形块体,成为南天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乌恰附近地区地震频度高,从1902年至1985年,共发生≥5.5级地震28次,其中≥7级地震5次,8¼ 级(历史地震的震级是通过灾害现场的宏观烈度考察估算得到,精度有限,一般采用1/4的倍数来表述)地震1次。

 

鉴于乌恰老城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近东西向乌恰南断裂从老县城南缘通过,且1985年乌恰地震期间灾害严重和频发的历史地震灾害,另选新址重建乌恰县城的问题便提上日程。受国务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1986年初,新疆地震局承担了乌恰新城的选址工作。经过反复细致的实地考察、分析、研究,从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影响场、场地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在离老城6千米的小黑孜苇作为乌恰新城址。新址在减轻震害方面有以下优势:①避开了乌恰南断裂;②场地条件和地层稳定性好,是低烈度异常区,地震烈度比正常值要低1~2度,新址上原有的破旧土搁梁房,经历过三次7级以上地震,仍完好无损;③地下水埋深在40米以下,砂土液化难以发生。乌恰新城址经国家烈度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下达了(86)75号文:“关于乌恰新城建设任务书的批复”,方案报经国务院批准后,1986年8月10日新县城奠基开工,1989年底一座按地震基本烈度8(Ⅷ)度设防的新县城终于建成,老县城的居民全部搬迁完毕。经过科学选址的新县城经受住了地震的检验,1990年4月17日乌恰西南6.4级地震,1993年12月1日喀什西6.2级地震和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6.9级地震都波及到乌恰新城,但新城建筑均无损坏,乌恰人的恐震心理得以化解,“乌恰人终于从恐震的阴影中走出来了。”乌恰地震后县城的整体迁址成为震后恢复重建、保障城镇地震安全的典范。乌恰县城搬迁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的规划选址一定要远离活动断层,房屋建筑要达到设防标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还应适当提高设防标准,这样才能有效抵御地震的破坏。

 

大量地震现场考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地震造成的强地面振动和发震活动断层地表破裂/错动是导致建(构)筑物破坏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沿活动断层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错动的破坏力巨大,在活动断层沿线展布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内,建(构)筑物均遭受了严重的毁坏,形成地震灾害最重的区带。因此,避让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能力的活动断层是目前规避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举措。除乌恰新县城外,有地震活动断层斜穿、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毁灭的北川曲山镇也采取了异地重建的方案;经受2010年玉树地震袭击的结古镇采取了原地重建、局部避让的方案;今年1月19日新疆乌什地震后,地震断层通过的西克尔镇整体搬迁至县城,6栋安置房已经建成,211户835人已经搬入新居。另外,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活动断层避让法律制度,活动断层两侧一定范围内确定为避让带,不得新建、改建、扩建丙类及以上建(构)筑物,主要建设绿地、公园、植物园和湿地景区等,银川市沿穿过市区的隐伏断层两侧各100米范围划定为避让带,将其建设成为“城市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地震科普宣传基地、地震数据观测点、城市一类应急避难场地、市民运动休闲”五位一体的地震公园,社会效果良好。

 

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或地区,都极其重视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并采取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对无法避让而必须穿越活动断层的建(构)筑物,例如铁路、管线等跨断层采取工程抗断措施,减轻因断层错动而损坏的风险;对其他可以选择场址的建设工程,避让活动断层成为解决工程抗断问题,最有效地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做法。美国、日本等多地震国家还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建(构)筑物避让活动断层的技术要求及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做出具体、明确规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AP法案、犹他州断层地表破裂灾害评价指南、欧洲结构抗震规范(Eurocode 8)、日本活断层法等规定,一般建(构)筑物避让活动断层的最小安全距离为15米,并禁止横跨活动断层。

 

“与地震及其链生灾害共存”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我国位于多板块相互作用的交界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层广泛分布,一些大中城市建成区可能存在活动断层的威胁。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尽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资助下开展了约113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当前仍有很多城市还没有开展活断层探测,全国495条大型活动断裂也仅开展了134条的详细探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论述,面对我国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的基本国情,做好活动断层探测和避让十分必要而紧迫:一是全面查清活动断层分布,加大投入力度,对可能存在活动断层的大中城市,以及全国大型活动断裂带,开展详细探测工作,为国土利用规划、重要经济带和城市/城市群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生命线工程建设等规避重大地震风险奠定基础;二是强化重大风险隐患治理,对已经在活动断层及其附近的城市、小区、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等,开展风险评估,制定整治方案,或有计划地搬迁,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中,明确活动断层避让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活动断层探测和避让行为,规避重大地震灾害风险。

 

(引自https://www.cea.gov.cn/cea/xwzx/fzjzyw/5550125/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