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四天四夜,高原上的艰苦奋斗

日期:2020-12-09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队员们在四川松潘县川主寺镇利用机载雷达开展岷江断裂构造地貌测量

■贾启超

“不好,出水了!”刘华国焦急地喊着。虽然探槽开挖前我们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危险,并为此制定了应急方案,但一下子涌出这么多水还是让我们始料不及。时间紧迫,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一队人开挖排水沟,一队人去买潜水泵、借发电机……这是我所在的地震活动断层数据中心团队工作的一幕。不久前,我们放弃了国庆、中秋双节假日休息,赶往岷江上游的阿坝高原开展古地震探测。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后,岷江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备受关注。这次,我们的任务便是通过地形激光扫描和古地震探槽等手段获取更精确的断裂活动参数。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一到达工作地点便马不停蹄地与村民沟通占地问题,联系挖机,清理探槽……

 

由于工作地点位于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上,一般人都会产生高原反应,加上清理探槽是个重体力活儿,我们拿着铁锨、镐头、刮刀爬上爬下,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一天下来,我们的身体均有不适,但为了避免探槽垮塌,我们在探槽边简单吃了午饭,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探槽开挖后多日都是雨天,地表汇流显著,沿断层带又遇到地下泉水出露,一时间探槽里到处都是积水,这样很容易造成探槽垮塌。我们一边在探槽内维护蓄水池,开动发电机和潜水泵清理积水,一边在探槽上游汇水方向开挖引水沟,将地表汇水导向别处。由于地表水流量较大,新挖的排水沟随时有可能发生坍塌,这时排水沟不但起不到引流的作用,还会加大探槽中地下水的出水量。同时,探槽中的水泵需要时不时地进行翻动,不然细颗粒的泥沙沉下来就会堵塞水泵,所以需要有人时刻关注这两处的排水情况。鉴于此,我们临时召开了党小组会议,决定分成两组开展24小时轮流值守。

 

夜幕降临,大山下只剩下哗哗的流水声和发电机的轰隆声,夜班值守人员虽然穿着冲锋衣,依然冻得瑟瑟发抖。晚上十点多,排水沟突然出现险情,在持续的流水冲击下,沟壁多处发生坍塌,石块、树根、草皮等一股脑被冲进了沟中,抽水机被埋,石块太大,人力根本移不开……此时茫茫高原,周围一片漆黑,我们打着手电筒下到水沟里用铁锹清理堆积物,冰冷刺骨的流水不断拍打着我的双脚。偏偏在这时,铁锹把突然断了,只能用双手清理堆积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沟终于通畅了,探槽的积水也少了,正在这时,探槽内蓄水池边的探槽壁发生了局部小坍塌,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幸亏清理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秋天的阿坝高原,夜晚如冬天一般寒冷。轮流值守的队员每隔两小时,就要去巡查和疏通探槽外的排水通道,抽干探槽中的积水,在冰冷的水流中用双手搬开淤塞的石块,下到探槽里调整潜水泵的位置,到探槽边看护发电机的运转。苦心人终不负,经过四天四夜的艰苦奋斗,虽然手上磨出泡了、眼睛熬红了、衣服撕破了,但看着各项工作一步步顺利推进,大家难掩心中的喜悦。

 

阿坝高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们奋战在野外工作一线,默默为地震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充分体现了地震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常有价值的古地震活动序列,对川西北地区地震危险性有了更新的认识。作为地震人,我们必须努力搞清楚地震风险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在地震中的损失,只有始终保持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才能在地震科学研究上取得进步。因此,寒夜也好,风雨也罢,作为地震人,我会始终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引自https://www.cea.gov.cn/cea/xwzx/mtbb/5563069/index.html

上一篇:应急管理部发布青海玛多7.4级地震烈度图 下一篇:避开活动断层 规避重大地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