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活动构造地貌》出版

日期:2021-02-03 来源:地质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图 书 简 介

 

活动构造地貌记录了构造活动和地震发生的历史,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探讨活动构造地貌的变迁史及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是同名英文著作的中文版,共分为8章,系统介绍了全球典型地区(北美西部、澳大利亚-新西兰板块边界、中国青藏高原、欧洲中部等)的构造背景、山地流域演化、山坡对基岩抬升的响应、沉积与滑坡、地貌均衡、侵蚀与构造关系、断层扩展地貌及板块边界的构造地貌等方面的最新(截至英文原著出版的2008年)研究进展,以及活动构造地貌研究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本书所涉及的第四纪环境和活动构造地貌定量方法,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地球科学家通过对山地地区的活动构造地貌的定量研究,加深了当前全球板块构造及板内构造活动及强震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此方法可为我国中西部山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可作为地质学、地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书目,特别是为从事活动构造及地震研究方面的研究者提供方法参考,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   言(部分) 

 

本书主要研究各种地貌类型及其演化过程中的构造控制作用,其中,河流是联结流域内上、下游必不可少的纽带;山前断层的持续活动使山脉地势增高,从而改变地貌演变的速率,塑造新的山地和河流形态。河流对基岩“Rock”抬升的响应表现为河床下切,导致了相邻山坡侵蚀基准的改变。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地貌对基岩抬升的响应关系:

1)构造变形的速率、类型及位置;

2)岩体强度;

3)气候对侵蚀和沉积的控制。

研究上述问题面临的问题包括:

1)确定活动构造以上河段两侧的各种山地地貌构造活动响应的速度;

2)晚第四纪以来基岩持续抬升形成各种显著地貌组合,其中构造活跃区和构造不活跃区的地貌存在明显差异;

3)山地和河流在构造和气候扰动后的地貌演化过程是否达到均衡状态;

4)正断层、逆冲断层及走滑断层的端部扩展如何影响地貌演化;

5)山地中的水系如何响应区域伸展变形;

6)小型流域内的河流对三联点迁移有关的软流圈脉动上涌脉中的响应速度有多快?

7)30Ma以来,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的俯冲,导致了高原面的持续隆升,此过程对南亚地区河流地貌的影响是什么?夏天季风降雨在区域上的变化重要吗?

8)在海平面高位期,山地和河流是如何受海岸侵蚀影响的?

9)地下水位的上升如何触发滑坡?

10)水系有足够的连续性以完全适应基岩抬升吗?

在本书的各章节中,以上问题都将有所涉及。本书中的地貌演变时间跨度从1ka到8Ma,研究对象大到构造微板块小到坡面上的小冲沟。

通过分析全球几个典型构造区内的部分山地的河流和山前的地貌特征,笔者提出地貌演化的基本原理。所选研究区的气候类型从干旱到极端潮湿,构造活动强度从不活动到非常活动,岩性从破碎、松软到块状坚硬。断层类型包括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和铲状断层。本书提出并检验一些概念,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山地地貌演化的研究方法。

第1章概述几个典型研究区的构造背景。主要研究区位于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圣安德烈斯转换边界带;在后面的各章节中,我们会经常引用到该研究区。这些区域的气候包括干旱到潮湿,断层类型包括盆岭省的正断层、走滑断层,以及海青山脉逆冲断层,当然也包括内华达微板块和门多西诺三联点之间的地貌。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是本书的另外一个重要研究区,因为它具有高抬升速率、高侵蚀速率和极为潮湿的气候。此外,喜马拉雅地区有全球最大的地势差,有时间跨度相当长的构造变形和地貌演化历史。

第2章到第4章是介绍山坡是如何根据静态或动态的河市变化而变化。其中,第2章研究了沿新生陡崖发育的细长窄小的小流域,在构造抬升过程如何变得更大更圆,河流袭夺在流域形成变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第3章从侵蚀基准面变化速率的角度定义坡面形态;第4章分析了构造活动区内的碎屑流,主要讨论了降雨如何导致地下水位变化、水渗透力及影响斜坡稳定性。

第5章到第8章侧重于构造和地形地貌关系的讨论。其中,第5章检验过去50年以来的一个普遍假设,即全部地貌均能够达到一个均衡状态;第6章讨论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如何改变地壳的荷载,并影响地表的断层活动类型及速率,以及地壳深部物质折返。第7章讨论河流如何响应活动断层端部扩展;第8章着重关注板块构造,讨论花岗质微板块和迁移的三联点构造区内的山地和河流,如何对软流圈上涌引起的抬升做出响应。

本书为那些地貌过程、地貌演化和板块边界构造等方面感兴趣的地球科学家和学生准备,本书可以作为活动构造学、构造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板块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等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水平的课程内容。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研究区构造背景(1)

1.1 概述(2)

1.2 北美-太平洋板块边界带(5)

1.3 澳大利亚-太平洋板块边界(15)

1.4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板块碰撞带(19)

1.5 爱琴海转换伸展带(21)

1.6 小结(21)

第2章 水系流域(23)

2.1 水力坐标(24)

2.2 流域形态(27)

2.3 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30)

2.4 构造活跃区的分水岭变迁(42)

2.5 小结(45)

第3章 山坡(47)

3.1 山坡模型的定义(48)

3.2 晚第四纪代阿布洛山脉的构造变形(48)

3.3 泥沙产量和剥蚀速度(54)

3.4 山脊(56)

3.5 峡谷(59)

3.6 河谷横剖面形态(68)

3.7 山坡中的构造特征(72)

3.8 小结(78)

第4章 产沙量和滑坡(81)

4.1 产沙量(82)

4.2 坡面碎屑流(87)

4.3 小结(106)

第5章 对均衡状态的讨论(109)

5.1 概念模型的世纪之争(110)

5.2 山坡侵蚀(116)

5.3 山脉侵蚀(120)

5.4 水系的非均衡状态侵蚀(128)

5.5 小结(130)

第6章 侵蚀和构造(131)

6.1 页状剥落节理(132)

6.2 山脊崩裂(133)

6.3 侵蚀对断层带展布的控制(137)

6.4 长期板块俯冲引起的侵蚀效果(139)

6.5 小结(148)

第7章 断层扩展地貌(151)

7.1 正断裂活动(152)

7.2 逆冲断裂活动(158)

7.3 走滑断裂作用(174)

7.4 小结(179)

第8章 板块边界构造地貌(181)

8.1 沃克莱-东加利福尼亚剪切带(182)

8.2 内华达微板块(191)

8.3 门多西诺三联点(206)

8.4 小结(227)

术语表(229)

参考文献(236)

 

 

 

 版 本 信 息 

 

版  次:2019年3月北京第1版

印  次:2019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  价:130.00元

书  号:ISBN 9787116113855

 

(引自https://mp.weixin.qq.com/s/Dmzyjx0ipZAwNmRsbMnbRQ

上一篇:Lithosphere & Tectonophysics & Tectonics:甘肃北山地块晚中新世以来构造变形和地壳活化 下一篇:《古地震学(第二版)》出版发行